國稅29號公告分析:從股東方取得資產的稅務處理(四)
除了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若干稅收問題的通知》(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第29號公告,以下簡稱29號公告)規定的處理原則外,應該還有兩個問題在實踐中值得注意,稅務總局最好再能夠以“補丁性”文件的形式給予重新明確,否則也容易引起稅企之間的爭議:
1.股東將資產(現金資產除外)劃給企業,應該做視同銷售處理。資產的權屬在不同的法人實體之間發生變更原則上來說應該征收企業所得稅,這是《企業所得稅》的一個基本規則。具體到稅收政策中,《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及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處置資產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828號)中都做了規定,因此,股東將資產劃轉給企業,首先應該作為視同銷售處理,確認視同銷售收入和視同銷售成本,同時按照公允價格確認投資資產的計稅基礎。另外,如果劃轉出去的資產是長期股權投資,那么滿足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重組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59號,以下簡稱59號文)時,也應該可以適用于特殊性稅務處理的待遇,按照59號文的規定來進行處理,但是這個問題在實踐中需要與主管稅務機關進行充分溝通,筆者曾遇到過爭議的案例,同時也有企業成功取得了特殊性稅務處理的備案。
2.滿足29號公告的條件時,股東將資產捐贈給企業,會計上定性為權益性交易,但是在稅收處理上,筆者認為應該按照上文“1”中的方式來處理,股東在劃出資產時,應該確認的是長期股權投資,而不應該是捐贈支出,如果稅收上將其作為捐贈支出的來處理,那么股東除了做視同銷售外,另外還得確認一個稅收意義上的“營業外支出”,這個捐贈的營業外支出不屬于公益性捐贈,在企業所得稅上是無法抵扣的。既然交易的屬性上已經確認了屬于股東投資的資本,那么稅收處理上也不能夠按照字面的“一般捐贈”來處理,而是應該按照一個投資行為來處,未來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時應該以投資資產的形式扣除,而不應該按照捐贈的“營業外支出”來處理。這一點需要稅務總局給予明確,否則將出現稅企的爭議問題。
29號公告第二條第二款規定“企業取得股東劃入的資產,凡作為收入處理的,應按公允價值計入收入總額,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同時按公允價值確定該項資產的計稅基礎”。也就是說,會計上都計入到了收入中了,不能滿足第一條的款的條件了,那么稅收上也將其確認為收入繳納企業所得稅,同時劃入的資產可以按照公允價值作為計稅基礎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情況下無法定性為權益性交易行為,那么劃出方除了確認視同銷售外,支出的所得稅是應確認為捐贈呢,還是應確認為投資資產的計稅成本?不同的稅務處理,對劃出方的影響將非常的大,這個問題需要進一步的明確。